思政教育重在立德树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9-23浏览次数:1709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思政教师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师德修养为引领,以大学生品德培育为教学重点,切实把高校思政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之根本问题

立德树人问题是思政教育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内涵、范畴、功能、目标及其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学科的本质属性。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但各门具体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又有着不同质的规定性和侧重面,前者主要以“授业”和“解惑”为主,侧重面在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突出特点是它的工具性。后者则以“传道”为主,主要任务是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践行,突出特点是它的意识形态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立德树人的根本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塑造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蕴所在。

立德树人要注重师德为范的引领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师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

师爱是师德之魂。干一行爱一行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的规定性是培养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体现为师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搞好思政教学的前提和原动力。教师热爱学生就能缩小师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产生“向师性”,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目的。

师风为师德之范。人们常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赞美高尚的师风。但是,近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污染了学校这块净土。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是学生的路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印在学生的心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树终身学习之风。现代的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师生之间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常态。现在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具有“活水源”,这个“活水源”来源于不断的学习,来源于与大师对话,不断地“充电”、“刷新”知识,厚实专业底气,以“旁征博引”的教学征服学生,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立德树人重在品德意识培养

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在培养大学生的“明戴德、贵诚信、尊传统、知敬畏”的道德意识。

应培养大学生的戴德意识。陈寿在《三国志・骆统传》中说:“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感恩戴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立德树人要先树感恩之德。现在有些大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毫无感恩意识。青海农民陈帮顺靠他和老伴卖血供儿子陈小良读大学,四年卖出的血量能装满两个汽油桶。然而,陈小良大学四年没回过一次家,整日沉迷网吧,荒废学业,最后被学校退学。必须教育大学生要对父母的养育怀有感恩之心,对师长的教诲怀有感恩之意,对社会的帮助存有感恩之情。切实将知恩、感恩、报恩内化为人生品格,做到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报恩之事。

应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车兀,小车无车兀,其何以行之哉?”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学习方面旷课逃课、抄袭剽窃;求职择业方面夸大其词,伪造荣誉。我们要把诚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大学生的价值观制定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方案和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醒,醒中行,体味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十八大报告提出“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经济的全球化使我们的一些大学生民族自信心低落,“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大学生中华民族意识培育事关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育、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教育、以自强不息为品质的进取精神教育。

应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一些大学生对学习压力不会释放,对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不会处理,造成人生悲剧或产生暴力行为。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反思高校生命教育价值凸显和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用对生命的敬畏观念来定位教育目标,努力探寻生命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作者系大连海事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