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新教授文章:《在实践沃土中实现伟大“中国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5-09浏览次数:2669

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这个梦决不是居于缥缈云端的空想,而是扎根在坚实大地的理想。这个梦延续并从根本上发展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探索。正如习近平同志深刻概括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只有深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沃土,中国梦才会变为现实。

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奥秘,正在于它反映了鲜活的社会生活,从实践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用实践的观点来说明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处在被瓜分豆剖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西方寻求而来的资产阶级学说和方案,在中国的严酷现实面前一一破产。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果没有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思想路线指引,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第二,要准确把握并解答实际问题。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如果对实际问题了解不透,把握不准,就无从发现事物的规律,就不可能把实践推向前进。实践也总是具体的,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实践有着不同的规定性。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当代中国最大、最本质的实际。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于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个矛盾,既要立足于自身的国情、党情,又要有深邃的世界眼光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第三,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里蕴含着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必须围绕着人民这个主体因素,更好保障人民权益,着力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另一方面,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充分尊重人的民主权利,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把人的能力解放出来的机制和环境,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物、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人民在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实践中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四,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变为现实。应该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实践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应保持高度的理性自觉与清醒,面对成绩不自负,面对困难不气馁,自信坚定,以“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斗志激励自己。说到底,就是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伟大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