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体制变了更期待真抓实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3-05浏览次数:1960

日前,@新华网 一条题为《独居老人每天和iPad“汤姆猫”说话 只为有个回音》的微博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微博说,“今年过年,武汉的路先生发现妈妈总和iPad里的汤姆猫说话。路先生颇不理解,一个‘鹦鹉学舌’的汤姆猫多没意思。没想到妈妈说:‘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游戏不会,上网不会,无聊时就玩这个,起码我开口说话还有个回音。

此帖一出,顿时引来众网友的纷纷议论,有人唏嘘不已,说看得心酸;有人说子女在外打拼也不容易,没时间陪父母也可理解;还有的给老年人支招,要学会在网上斗地主玩八十分……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声音,最后都归结到一点:老年人是寂寞的,他们需要子女多关心多陪伴,个人也需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见习记者 朱立奇

晨练之后去菜场逛逛

一天的时光就这样慢慢打发

近几年,“中国社会老龄化”这个话题屡屡见诸报端,也已成为国人特别关心的问题。所谓的老龄化是有个标准的,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1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了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该报告指出,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2013年达到了14.8%,老龄化人口突破2亿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龄化“大国”。

就在近日,皮尤研究中心(美国的一间独立性民调机构,一个无倾向性的机构)发布了全球养老态度的调查,这项调查披露了各国对养老的看法。调查中发现,中国有超过67%的国民将老龄化视为目前社会的主要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有将近7成的国人已经对老龄化社会的弊端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

其实,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保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物质生活都有了一定的好转,老年人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或许才是至为关键的问题。39健康网就归纳出了老人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中包括:幻想,抑郁,怕孤独,偏激,多疑,对死亡的恐惧,等等,而其中怕孤独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疾患。

张德礼老人住在一个建成超过20年的老小区,他的子女工作都比较忙,女儿在医院工作,儿子做点小生意,孙子、外孙都在外地上大学,除了节假日,儿孙们平时很少来看他,因此,老人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孤独。“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早上去公园锻炼,在这一个小时里,我能跟那些同龄老伙伴聊聊天,谈谈家事国事。晨练结束后,我就去菜场买菜,其实我吃不了多少,不过就是想在菜场里东转转、西逛逛打发时间,因为一到家就彻底没事干了,电脑我不会用,电视里的节目也很少有我爱看的。”张德礼说,儿女们没时间来看他,他能理解,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工作,也很累的。“孙子们呢,人都不在宁波,我还能苛责什么呀。”

有时间就回来看看

有子女陪伴的日子都是节日

通过网友们的留言发现,大家之所以关注路先生母亲对着iPad中的汤姆猫说话这件事,究其根本,是因为老人有儿有女,加上春晚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一下子就把关心父母,关爱老人这个话题重新推到了众人面前。很多网民在跟帖中表示,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不要等到老人离我们而去了,才想起关心。

当然,也有子女哪怕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来陪伴父母的。白鹤新村小卖部的李先生就讲了这么一件事:他小店后面的那栋楼里头住着一对老年夫妇,男的姓朱,女的姓孙,他们搬到白鹤新村已经13年了。朱大爷的儿子非常孝顺,几乎每周都会开着车来接父母出去转转,顺便一起吃顿饭。每次来的时候,老朱的儿子、儿媳和孙子都会一起来,一家人一辆车刚好能挤下。

“每次儿子来,老人家都很开心,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出门,脸上的笑容都没平复过。其实他们也不会走多远,有时候,他们一家人去超市逛逛,有时候就是去江边走走。前些日子,老人还被儿子带着去镇海看了趟灯展,回来后开心了很久。周围邻居,开店的都知道他们。”李先生说,每次朱大爷的儿子过来看父母,车子没地方暂停,他就会让他停在他的小店门口,“其他人我可是不让的,我是看他是个孝子,才让他停。”

朱大爷的孙子也时不时一个人来看爷爷奶奶,每次来都会带些水果,“可能那个小伙子上班没多久,手头上没多少钱吧,不过心意还是很好的。”李先生觉得,现在物质条件都不错,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所以周围的邻居都很羡慕朱大爷这一家子。

诚然,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而且由于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在为工作疲于奔命,但无论如何,像歌中所唱的那样,“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还是很有必要的。据心理医生介绍,如果老年人长期在一个相对固定和封闭的环境里,是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

宁波市心理咨询中心、临床心理医生张媛媛就说,老人们退休之后,一下子和社会脱离,和原来的工作脱离,这会让他们产生失落感,也会降低他们自我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和精力的衰退,他们对子女的依赖也会进一步增强。一旦他们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老人的情绪就会出现波动,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所以,子女要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关心自己的父母,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学知识交朋友两不误

老年大学是退休老人的最好去处

随着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老年大学都呈爆棚趋势,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老年大学的学生不肯“离校”的现象,这种不愿意“毕业”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老年大学人满为患。这些新闻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老年人空虚寂寞,文化和精神生活亟需得到改善。

宁波各所老年大学的报名情况也是非常热闹,以宁波市老年大学(位于广济街56号)为例,为了容纳更多的老年人到老年大学来,该校在放假期间加紧装修一二楼,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吸纳老年人。

宁波市老年大学教学科研室主任费国良教授教的是哲学专业,干这一行已经三十来年。“其实,我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了,现在还在宁波市老年大学工作,也是尽自己所能再干点事情。我自己就是老年人,会设身处地看待老人这个问题。宁波市老年大学近些年规模扩展得非常快,现在有学员近万人。”费老师说,人老了就喜欢回忆过去,留恋往昔,但要是独自回忆过去的话,难免会出现感伤,情绪低落的情况。来了老年大学就不一样了,有一群经历相仿的同龄人在一起,大家说说过去的事,或者共同分享快乐的事,或者相互安慰失意的事,就会变得开心起来。“这人哪,不管多大岁数,都要跟这个社会接触,要跟外界多联系,这样,精神上才不会孤单落寞,老年大学就是起着让老人接触社会,联系外界的作用。”

鉴于宁波市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老年大学的数量又有限的实际情况,由宁波市教育局牵头成立的宁波市社区大学下属的老年中心则给了摸索前进的老年教育以新的思路和可能性―老年大学走进社区。社区大学老年中心的雷英主任向记者介绍,社区大学老年中心在2011年成立,地址就选在宁波电大的校园里,虽然学员人数不及宁波市老年大学,但最近两年的学员数急剧上升,增加了百分之四十。老年中心不仅开设了网络课,相关的文化课程也五花八门,另外,学校还开设了一门叫做“生活漫谈”的课程,除了教老年朋友礼仪,法律法规,还有心理辅导,以使老年人获得心理自愈能力。

雷英说,“现在市、区的老年大学都是学员爆满,接近饱和,而社区开办的老年学习班则是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非常具有活力。今年,我们计划利用好社区这个平台,依托电大和教育局的资源优势,发起一个‘送课到社区’的活动。将优秀的老师,好的课程直接送到各个社区。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开展一个叫做‘大手小手,网上行’的互动,让大学生手把手教老人们在网络上发邮件,修剪照片,做ppt。这些新的常识都会给老年朋友的生活带来新的快乐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