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的魅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5-22浏览次数:1892

    自中学时代学习近代史以来,我就对韶山有着无限向往,直到专业考察来到红色革命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才算实现了这一夙愿。
    车上已经听导游给我们介绍了韶山名字的由来,及毛主席诞辰时运送铜像幕帘滑到主席手中的书时发生的一些奇怪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信服毛主席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种信仰。而后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毛主席铜像于1993年12月6日从南京启运,一路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进入湖南。当运载毛主席铜像的汽车队开到江西井冈山的时候,突然汽车熄火了。司机们反复检修也没查出什么问题。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表说:“井冈山是毛主席最早走出深山,拿起枪杆子闹革命的地方,他老人家想在这儿住一晚看一看。”到了第二天,车子没有经过任何检修,奇迹般地可以开动了。在江西与湖南交界处的一个“人”字型山坡上,天正下着瓢泼大雨,进山的路很滑,一百多辆车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根本走不动,只有运载铜像的车子很顺利,顺利地开过了井冈山。当有记者问起司机时,司机说:“我想是得到毛主席的保佑了。”
    行走于毛泽东诗词碑林之间,其洒脱的书法和豪迈的诗风,让我感慨万千。我对诗词也情有独钟,还常常写一两首,而此时却甚是汗颜。唯愿今后通过不懈努力,有所成就,无愧人生外,也不贻笑大方。时间总是太匆忙,一个地方还没回过味来,就得急匆匆赶往下一站,难免意犹未尽,不舍离去。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这里是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过去这里很偏僻,现在游人如织。毛泽东的故居,与我童年时所见到的照片一模一样,典型的湘南民宅,土木结构,泥砖青瓦,背山面水,坐落在松柏与翠竹之间,呈“凹”字形。在故居屋前的坪下,有两池碧波粼粼的荷塘,据说是毛泽东童年时常游泳的地方。早先的故居,曾于1929年遭国民党政府破坏,而现时的这幢建筑,是于1950年依原样修复的。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就诞生在这座普通的农宅中,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南岸,是毛泽东少时读私塾的旧址,位于旧居旁100米处,1902年毛泽东八岁时在这里发蒙,始读《三字经》,酷爱〈盛世危言〉等进步书籍。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赴外求学,立志寻求革命真理。15年后又回到了这里开展农民运动,并在此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最早的支部之一――中共韶山支部,两年后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推动了当时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现故居中陈列有毛泽东同志亲人的照片,一些日用器皿和部分农具等,房间内的旧床、木桌等仍依旧如当年式样。1959年6月,已是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里,见到了久违的乡亲,六十六岁的老人家心潮澎湃,挥毫写下了著名的《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主席着实是怀念着家乡的。
    午饭后,驱车来到了毛氏家族的家史馆,在导游的讲解下了解了毛氏的祖先及毛主席的四次婚姻,还有主席不同时期的一些故事。 最后是刘少奇故里,刘少奇博物馆,刘少奇铜像广场,了解了伟人的丰功伟绩,可以说湖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走出的几个为世人称赞、叹服、敬仰的伟人,正是湖南最大的骄傲啊。 
    这里走出去的毛泽东曾经左右过中国历史的方向,塑造过几代人的思维方式,撼动过世界舞台,也在后世人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抹杀不掉的深深历史印记。对大学生来说,参观毛泽东故居,是接受一次毛泽东思想对我们的洗礼。毛泽东思想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作风,所培育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教育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团结一致,振兴中华!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因而引导他们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树立远大理想,坚持拥护党的领导至关重要。中国所走的道路是前无古人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让大学生了解中国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与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才能不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才是韶山的魅力。

                                                                                黄佳丽   思政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