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假我做主:追寻伟人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9-07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团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部署,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追光者小分队(指导老师:李腊生教授,队长:肖敏捷,成员:康琴、陈璐佳、皮子豆、吴思洋),以“毛泽东在武汉”为主题开展追寻伟人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的一系列实地参观调研活动。调研团队先后参观考察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以及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多处有关毛泽东同志在武汉产生重要影响的纪念馆,重温了毛泽东及早期共产党人在武汉生活战斗的峥嵘岁月,感受他们艰苦卓绝、彪炳史册的革命事迹。

7月26日,团队成员们第一站来到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站,团队成员们来到长江边上的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感受伟人的英勇气魄和豪迈风姿。1956-1966年十年间,毛泽东在依水而兴的武汉18次畅游长江,进行了一次次挑战之游、征服之泳,他为传统的武汉渡江活动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他乘兴写就《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不仅展示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非凡气度和浪漫也描给出一代伟人心中治理长江的美好愿望与宏伟蓝图。

第三站,团队成员们穿过长江隧道,来到位于武昌区红巷的武汉革命博物馆,该馆有多座纪念馆组合而成。首先团队成员走进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团队成员们先后参观到了常委办公室、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学生寝室和膳堂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进所历史的辅助陈列。大家了解到了农讲所对学生的政治和文化素质要求很高,毛泽东等领导并不在意学生的家庭背景,而是重在树立学生们的革命情怀。“到农村去”这几人字是在学生寝室的墙上发现的,可见学生们对革命的决心。正是这样的革命情怀,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把中国从水深火热的境况中拯救出来,使中国人民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随后,大家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的故居,这是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所。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这里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蔡和森、彭湃、毛泽潭、罗哲、夏明翰等革命志士也曾在此处下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唱出了革命不怕牺牲,追求真理的伟大情怀!

8月9日,团队成员们来到美丽的东湖,东湖“梅岭一号“是毛主席晚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这里见证了毛主席许多重要的时刻。“梅岭一号“建筑一气呵成,根据毛主席的习惯以及安全保卫工作要求而建成。房子里面设有毛主席的办公室、卧室,还有小型的会议室等。在这里,毛主席召开过一些十分重要的会议,接待了许多国际友人,陈列了许多当年用过的器具、服装及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珍贵照片。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们都受益匪浅,大家参观毛主席在武汉工作和生活的资料图片、部分遗物,近距离感受到伟人风范,再一次被伟人精神所震撼,思想上再一次接受洗礼。他不仅是一个伟人,也是一个平凡人,有很多精神对现代人来说受益无穷。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毛泽东思想和精神,8月22日,团队成员们走进江岸区劳动街道三合社区,为社区居民做题为“纪念伟人在武汉的光辉足迹”的“中华魂”主题教育宣讲,将调研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

红色足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挽救国家兴亡的斗争中留下的宝贵革命历史遗迹。它们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团队成员一致表示,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加深了他们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