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从依据、方式、价值、标准等方面,来分析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区别。”近日,一场特别的“集体备课会”在炎炎夏日里举行。江汉大学、武昌区大东门小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武汉市第十一中学等多所大中小学的思政教师“同研一节思政课”,围绕“法治教育”进行说课展示、现场交流。
不同学段的老师,为什么要在一起备课?今年5月,武汉市成立了首批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三所高校“牵手”一批中小学校开展改革试验,共同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前后相继、一体贯通中定型的。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学段脱节、重复问题,让每个学段都有“责任田”,每位教师都有“一段渠”。
作为三所牵头高校之一,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汉大学以专家走访和访谈等形式到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武汉市教育局开展调研,还以座谈交流和书面调研等方式对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市交通学校、武汉市武昌区大东门小学、天门市陆羽高级中学等10余所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建设开展调研,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调研中,有学生谈到了中学里学过的知识在大学里又学一遍的情况。这样的教学就不是‘螺旋上升’的思政教育。”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菲说,通过调研,他们列出了问题清单:不同学段思政教师的交流联动不足;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层级性不明显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不充分;教学形式多样性仍须提升;仍需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为了打破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壁垒,江汉大学组建了备课组,从今年7月开始,每个月进行不同学段的集体备课。这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法治教育”,正是从小学到高校的思政课中都会涉及的内容。
参加了这次集体备课,大东门小学教师黄翘楚感叹,她感受到不同学段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是不同的。“比如在谈到‘法治社会’,我们让小学生对法治社会有个初步的印象,初中生的学习内容会更具体,比如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高中会更注重思辨性,引导学生加深对法治社会的认可,大学阶段会有更多的案例讨论,对理论研究更加深入。”黄翘楚说,未来课堂上她将用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孩子们打好基础,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
“集体备课中,各学段老师都有不同的收获。”陈菲介绍,大家感受到,在思政教育的理论学习方面,小学和中学教师要向高校教师取经,而在教学规范性、教学设计完整度方面,高校老师要向中小学教师学习。此外,她认为还应该尽快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让经典案例在不同学段教学中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实现思政教育的“步步高、步步升”。“像经开一初的老师讲到了一个未成年人打赏主播,家长运用法律手段追回钱款的案例,这个案例非常好,不仅初中阶段可以讲,大学阶段可以用更深层次的理论去挖掘、解读,经典案例能贯穿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让孩子在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收获。”
除了开展集体备课,武汉以各项实打实的举措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近日,武汉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江汉大学发布,杜公湖湿地公园、张世英书院、桥梁博物馆、夏明翰小学、江汉大学校史馆、汤湖美术馆等20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深度感受中国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重点要在一体化工作机制、培育一体化示范“金课”、形成一体化教研成果、开展数字赋能思政课建设、推进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打造一体化教育特色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打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样板工程。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打好人生底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