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覃道明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研活动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2-06浏览次数:1212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提升课程教学效果,12月2日晚,校党委书记覃道明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研活动。活动以线上会议方式进行,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督导与评估中心负责人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与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兴教授主持教研活动。学院各教研部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交流与点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廖宇婧老师分享了为《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教学思路,她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青年工作的相关论述,以“人生是否有价值”“人生价值是否有大小”“怎样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如何实现和提升人生价值”的“人生四问”为串联,使教学层层深入,以引导学生将“知”“信”“行”有机结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张浩老师分享了题为《新文化运动》的教学思路,她借助详实的史料,在梳理和讲清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的基础上,以“近现代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曲折命运”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延伸思考,从而拓展教学视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李小波老师分享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学思路,他以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引发思考,条分缕析将原理讲清楚、讲透彻。教学过程中,他引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深入分析其中所彰显的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从党群关系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的王俊老师分享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协商民主》知识点的教学思路。她从融入的理论逻辑、融入的案例选择和融入的学生互动三个部分分享了教学思考和学习体会,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教学法,力求达到学理性、政治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龚萱、张莉清、唐桂丽、朱春燕等4位教授围绕说课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教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理念等方面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更好融入各门课程开展点评。李腊生教授以《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六个着力点为题,谈到思政课教师实现教学上的成长,需要注重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竞赛、团队建设和教研活动等六个方面着力,它们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作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表示愿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在共建、共享、共研中实现共同成长。

覃道明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此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作为教学质量月的特色活动,学院精心组织策划,教师们准备充分、交流认真,点评建议中肯客观,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思政课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建立常态化的教研机制十分必要。

覃道明强调,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注重“三个第一”。首先第一时间。学习和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既要有紧迫性又要有实效性,教师要用最快的方式,在第一时间为青年学生解读好党的创新理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到学生心里。其是第一责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第一责任人,要当好宣讲员更要当好学生引路人。教师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原原本本读原文、学原著。要注重发挥团队、名师工作室力量,联学联讲,形成讲好思政课的力量支撑。后是第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政治要强”是对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要求,也是检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面对学生更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思政课必须突出政治性,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标准。

覃道明表示,希望在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涌现出更多思政“金课”、教学名师,在校内外产生良好影响,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赵明

审核: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