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校城融合||江汉大学--汉阳区 赋能发展 助力腾飞

时间:2025-09-09浏览:10

1. 赋能企业发展助力经济腾飞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8月6日--7日,汉阳区总工会邀请江汉大学百马宣讲队走进来滴新驿阳小驿、显捷电子公司,开展“三大精神”专题宣讲,为企业职工带来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显捷电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陈菲教授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深入解读“三大精神”的时代价值,细细讲述对应的故事,并立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探讨如何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创新动力和发展效能。她指出,基层职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讲好“大思政课”,就是要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更高标准、更实作风投身生产实践,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在来滴新驿阳小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飞副教授围绕“保持先进本质,激发奋斗力量”,深刻讲述党史视角下“三大精神”的传承,并结合企业实际,通过鲜活案例和生动讲解,阐述了“三大精神”在推动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新时代职工队伍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职工纷纷表示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思想赋能。“老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更加明白了平凡岗位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我们要把‘三大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为企业提质增效贡献力量。”此次宣讲是汉阳区总工会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大思政课”的形式,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未来,区总工会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推动宣讲进社区、进园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助力汉阳区经济再上新台阶。

2.聚焦科技成果转化 晴川街道来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座谈

日前,汉阳区人民政府晴川街道工委书记罗鸣一行到访江汉大学,围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议题开展座谈交流。会议在行政楼407会议室举行,由江汉大学科研处处长阳仁强教授主持,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科研团队代表参会。

会上,阳仁强对罗鸣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总体概况。紧接着,科研处聚焦近年学校在科技创新突破、成果孵化培育、校企协同合作等领域的具体进展,以及后续重点工作方向作详细汇报。

罗鸣明确表达与江汉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的迫切意愿。他指出,汉阳区正全力推进产业升级,期待与江汉大学跨领域深化合作,通过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精准匹配企业技术需求,共同驱动区域产业提质升级与创新发展。

与会人员聚焦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构建、科技转化对接流程优化等议题深入研讨。下一步,学校将提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优化校内支持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积极探索“先用后转”等新模式,加快构建高效、精准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同时强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常态化联动,探索多元化转化模式,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弦动古琴台:“外语+非遗”,让古韵走向世界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弦动古琴,情动知音”社会实践队聚焦武汉古琴台这一承载“知音”文化的非遗地标,以“外语+非遗”模式,探索古琴艺术的国际化表达新路径。

团队成员广泛查阅典籍、梳理历史脉络,积极探访相关非遗传承人,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精细打磨文字脚本,确保叙事逻辑清晰、双语转换精准。“泛音轻落时像月光漫过琴台,按音沉下处似江水拍打岸石——这段解说要同时传递出听觉意境和文化密码。”在拍摄现场,实践团队正对着脚本反复打磨双语配音。

团队将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新媒体技术多元融合,彰显了青年学子推动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担当,让千年琴韵借助语言桥梁,在世界舞台奏响新声。

信息来源:汉阳区委宣传部、江汉大学党委宣传部、科研处、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