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好大思政课,发挥专家引领示范作用,2025年6月6日,6月13日,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思政课教师吴文君老师应邀开展题为《上好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探索》 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吕洪雁主持,2024级全体研究生和部分青年教师参加。
在讲座中,吴文君老师强调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思政课改革背景下,研究生们要研读新课标,明确新课标核心素养培育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指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与思政课的使命耦合,“教育强国”是国家战略,旨在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思政课作为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课程,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设计中,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吴文君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支教足迹,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赋予传统课程时代生命力。在教学设计的创新与策略部分,吴老师提出大单元教学设计,让核心素养在“结构化”中生长,同时为我们展示了优秀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吴老师还指出在教学过程当中可采用议题式教学,在思辨当中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随后,她提出在教育强国背景下,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当做到在教学过程当中,学会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应当遵循布鲁姆认知目标分层原则,从记忆、理解、应用到分析、评价、创造逐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应当合理的利用数字工具,打造智慧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应从“分数至上”到“素养增值”,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还应当采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赋能未来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她分享了“行走的思政课”的实践案例与体系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案例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设计素材,他们从案例中学习到了如何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如怎样选取合适的实践地点、如何引导学生在行走中思考等,为未来自己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积累经验。
两场讲座让研究生们对于大思政课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对提升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的思政教育事业提供了思考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黄颖、张赛君、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