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武钢精神 追忆历史荣光

发布者:周玉格发布时间:2024-12-13浏览次数:33

12月4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计学院师生40余人前往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开展实践活动,学习武钢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兴、研究生辅导员周玉格、刘小钧等老师及设计学院李孟洁老师带领202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同学、校零肆工作室同学参加。

首先参观的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展厅,师生们观看图片、图表、实物、雕像等史料实物,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了解武钢创业发展的辉煌历史,感受时代变迁和背后一代代武钢人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工业遗产”、“情暖武钢”、“流金岁月”、“智慧制造”、“三城同创”等展厅,其中的莫比乌斯环象征传承历史、面向未来。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师生们参观了炼钢5G智慧钢厂指挥中心,进门,最突出的就是巨大的智慧屏,旁边200多块监控屏上数据闪烁。屏幕内,炼钢的各项工艺过程清晰可见,现场工作人员较少,只需在操控室轻点鼠标就能完成作业现场高难复杂的生产任务。

最后,师生们来到了“武钢一号高炉”,它曾在1958年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毛泽东主席亲临现场视察。在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金色炉台前,写着“这里是毛主席到过的地方”,大家聚集在毛主席曾经站立过的炉台下,观看1958年1号高炉第一炉铁水流出的珍贵影像。

通过此次实践学习活动,同学们深切了解了武钢走过的铿锵岁月,看到了老一辈武钢人为国奉献、不惧风雨,并表示要学习老一辈武钢人钢铁般的意志,赓续红色基因,传承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红色武钢精神。

自我校2023年与武钢一号高炉结对共建以来,开展师生沉浸式“大思政课”、录制微课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悉,武钢一号高炉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高炉,于1958年建成投产,被誉为“共和国钢铁长子”。它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和奋斗精神。一号高炉容积达1386立方米,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我国工业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钢材。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升级,一号高炉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尽管现在已经退役,但它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象征,成为了传承工业精神、开展工业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